类型 常规
分级 大众 无倾向
前阵子去西安旅游的时候在地铁上能看到很多对《长安三万里》的宣传,让当时累得要死的我着实很感兴趣。一方面我本身对历史十分着迷,一方面是盛唐确乎是中国有史以来的巅峰时代,令无数人心向往之。不过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如今的影视节目能够讲,并讲好中国故事的作品属实难得,我当时有一些期冀,这部作品能够讲好属于我们的故事。
于是回来之后抽空摸完了这部电影(出于社恐,我选择了买票不去然后在网上看盗版的诡异操作。况且一下子抽出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对于这段日子的我来说实在是很难。)正好写文这天下午友人向我安利这部作品,并与我探讨了一些关于文化的问题,令我颇有所感,打算写写自己的看法。
不得不说,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还是蛮高的,一个好故事,一场好旅行。
全篇的主调大概就是落日余晖,繁华残影,钟磬余音。盛唐的辉煌壮丽难以用笔触文字去全景式地描绘,也大抵不需要——相信在每个国人心里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故事采用了回忆倒叙的方法,双线叙事,一条是高适在云山城对抗吐蕃,一条是高适回忆和李白的过往,以此来展示高适的人生际遇,韬略武艺,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带有上美影的风格,以及李白杜甫高适王维贺知章等在语文课本里耳熟能详的人物的出现,让我很有熟悉的感觉。
“举头望明月”“国破山河在”“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唐诗在全剧中作为彩蛋放了很多,虽然因此显得剧情推进有些迟缓,冗长,不过当场景结合起我们的诗词学习时,便会有鲜明的文化体验。当你看到影片中的场景和诗词一起出现的时候你就会“哦”的一声,原来是这样。本片中用的很多李白的诗(李白同时也是本片的暗线之一)其七绝的气魄,瑰丽的想象,气吞山河的同时带着如水的伤怀,这复杂的感情没如影片那样娓娓道来,单靠课本,怕很难有这样深刻的体会。
于是你会知道繁华的扬州夜景,威严气派又充满了政治角力的长安城,闲适的梁园,风景秀美的江夏、洞庭湖、三峡,烽烟凛然的陇右、河西、范阳,这些是盛唐。
你会知道美丽的少女在船上跳舞,娇艳的胡姬在酒肆里调笑,商贩在卖力的吆喝,征人在边塞流血。这些是盛唐
居庙堂上出身很难,有奸臣也还有君子,处江湖远条件艰苦进步也不容易,不过也有收获,这些是盛唐。
士子无论出身蜀中,江南,河北,河东,青淄,江淮,都有心长安一游,在长安的朝堂里博个出身,在边塞的冷月中求取功名,天上有太阳,日下唯长安,原来,这便是盛唐。
要让故事令人动容,需要完美的将观众的感情需求投射到故事里。恰似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无论是盛唐“忆昔开元全盛日”的美好,还是“大鹏累了,不想飞了”如正午间阴影的落寞都迎合了观众现实感情的投射,便是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诚然,这部片子与真实的历史是有一定出入的,不过我相信编剧们是知道并且有意为之的。艺术需要加以改变与再创作,若这个创作对人民有益,令人民喜闻乐见,不啻为一件好事。毕竟故事是虚构的,情感的经历却是实打实的,试问,若没有岐王宅里的“一眼千年”,观众如何带入背景知识,联想到杜甫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又如何进一步将安史之乱后的寥落与盛唐的破碎联系起来呢?
编剧团队们的想法大致在影片中借高适对书童之口表达了出来:“只要黄鹤楼的诗还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是了,盛唐早已离我们远去,可“李白、杜甫、王维、高适”这些已经不仅仅是几个名字,几个电影里的人物,几位诗人,而是所有国人心里关于大唐的标记,代表着它的璀璨风华。代表着我们多数人对盛唐的主要记忆。
这是一种文人式的抒情,一种中国式的浪漫。虽然并不完全符合历史的展现。不过对于中华文化来说确实如此:人们早忘了滕王李元婴,但《滕王阁序》还在;黄鹤楼没了,但黄鹤楼诗还在;岳阳楼毁了,但重修还能诞生《岳阳楼记》。在中华文明以统一国家形态延续至今的基础上,我们的文化基因让我们可以抒发独属于我们的浪漫与自豪。而古希腊古埃及的文明却只能成为装点别人门厅的可怜饰物和别人文化机器中的可笑玩物。
不管怎么说,在国内影视文化界长期群魔乱舞,乌烟瘴气的环境里,在对西方风气与价值导向可以逢迎谄媚的风气中,能出现这么一部真正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的电影,着实是让人欣慰的。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早已深深刻于我们的文化基因里,也是我们今天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文化会标定自己的身份定位,让人自己确定自己,自己选择自己。
归根结底,在时空这条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水,其使命便是汇入大海。或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蒸发,会被抽取,会被其他动物饮用,许多的水滴可能到不了大海,然而百川汇海终究是中国水系的使命。在时代的步伐里,找寻体会文化的脉络,它们就像江河的流向,深刻的标绘着每一滴水的走向。
前些年出于一些原因,我经常会想什么是“文化自信”?我们会不会失掉了“文化自信”?如今坐在电脑前敲字的时候,仔细想了想,其实能把自己从小所学所用的文化表达出来,大抵就是文化自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用心关注、承袭、流传,这份文化的魅力就会让文化自信绵延不断。
毕竟,只要百川奔流,雨露不休,水就不会消失。
Powered by kum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