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d.7683533
-
分级 大众 同性(男)
原型 三国演义 刘备,诸葛亮
标签 玄亮 诸葛亮 刘备
-
810
9
2021-4-3 09:47
【玄亮】狐狸文学
又名《灵狐仙漏泄风情稿 汉将军叫画得知音》
/大概是魂穿牡丹亭
01画狐
隆中山势逶迤,清晓翠树,轻云含烟。因常有逸士隐于泉石之中,渐渐便生了些神仙之气。周围生灵感气而来,亦居于此。不过数年,竟有不少小妖修得正道,化作人形下了山去,吃一杯人世的茶,看一场红尘的戏。更大胆者,甚至尝了那凡人情爱,个中滋味自不必说。
山间有一瀑布,瀑布上建了一座草庐,上雨旁风,无所遮盖。可就这清寒之处,住了一窝极聪慧的白狐狸。
这三只小狐狸,父母俱逝,还未化成人形便散了魂。大哥名瑾,他挑挑拣拣,择定了诸葛这个姓氏。前些时日大哥已化了人形,取字子瑜。因向往江南美景,便辞了两个弟弟往庐江去了。小弟均儿还未有字,他年齿尚幼,身形尚小,不过隐隐已有了一颗七窍玲珑心。中间这个单名一个亮字,他一双眼睛生得很巧:睁圆时明亮坚定,颇能唬住旁人,半阖着眼皮时又透出几分狐狸特有的妩媚。
诸葛亮正到了将化未化的修行关键时期:乌黑的头发好不容易长了出来,但那双耳朵却收不回去,只能用一顶帽子盖住;双腿化得修长而有力,但那毛茸茸的尾巴却常常不听话地在身后翘起来。
此时,诸葛亮总是会颇为恼恨地回头拍自己的尾巴,想让它缩回身体里边——当然是无用功。诸葛均在草席上滚了一圈,伸出爪子扯住诸葛亮深衣的下摆。诸葛亮会意,将均儿抱在胸前。均儿扒拉住诸葛亮的衣襟,仰头奶声奶气地劝哥哥别急,化形自有机缘,水到渠成才最稳妥。
于是,顶着一对尖耳朵和一条长尾巴,诸葛亮就这么以半人半狐的形象蜷在草庐里读书,怎么说也不肯和朋友出去饮茶观雪。不日,倒春寒来了,诸葛亮终于发现了这尾巴的好。午睡时它耷拉在身侧,冷了就盖住身躯,光线刺眼了就往上稍稍,尾巴尖儿正好搭在脸上。甚至不须摆弄,心意一动便成了,真是知心知趣。
这日睡起,诸葛亮觉得有些不习惯。一摸,竟然是尾巴收回去了,拿来镜子照,狐耳竟也乖乖化成了人耳,只是还略尖。化成人形,意味着小妖终于修成正道,从妖变成了仙,此后便可取字,无所顾忌地去人世大展拳脚,而不必担心随时被打回原形了。又该取字。自己名亮,便取孔明二字为字,不循那伯仲叔季的旧。
诸葛亮对镜自照,只见镜中人面如冠玉,容貌甚伟,按着时下流行,虽谈不上一顶一的漂亮,但眉宇间自有英霸之气,绝不是什么猥琐的形容。站起来量身长,高约八尺。自己偷偷祈求别长成小矮个儿,这心愿也成了真。
他暗忖,我读书只观其大略,平素不爱什么训诂解经,因此修行上比旁的妖慢些。费了这么多时日,化了副自己满意的模样,真应当自行描画小像。将来下山领略红尘,若有不幸,还能传于人世做个纪念。于是诸葛均端来笔墨纸砚,请诸葛亮自描画像。画毕,本应题诗在侧,诸葛亮却将笔扔到一旁,道自己不擅作诗,所幸不作,留些空白等有缘人补了就是。后又将这幅像裱了,随手搁在案上。
先修成一步的徐庶徐元直决意下山,徐庶道,孔明啊,你想一展身手,却整日躬耕陇亩不和人打交道。如今正逢乱世,各路英雄豪杰并起——将军是不缺的,谋士也是不缺的。若误了好时机,军帐中可就没有你孔明的位置了。诸葛亮翘着腿躺在席子上,一边盯着房顶一边说,元直,我不急。我要做的,是那管仲、乐毅做的事。说罢翻个身子看向徐庶,颇有些高傲地说,替那些武夫卖命,我还瞧不上。
徐庶只是笑。走的时候却把裱好的画像带走了。徐庶道,你这像描得不错,放在屋里可惜了。山腰那间酒肆是上下山的必经之处,门口那株大梅树是地下精怪通上人间的出口。我替你把画像埋在梅树下,等着哪一日判官上来了,识拔你下去做个无常,岂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诸葛亮正咬着一颗青梅,听了这话半羞半恼,把狐狸耳朵都给气了出来,梅核滴溜溜一转,就从诸葛亮手中到了徐庶的身上。徐庶理理袖子,把梅子核抖下来,笑着说你这多情的梅子核还是留给赏识你的将军享用吧。
02拾画
自从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便无时无刻不想着上山访贤。吃过一次闭门羹,竟对着孙乾说出什么“昨夜我与他梦中相会”的胡话来。关张二人都觉得自己哥哥被妖邪怔着了,连道那隆中山卧龙岗上多得是魑魅魍魉,只怕那传言的贤才诸葛亮也是什么精怪。这话歪打正着,可刘备正沉迷其中,哪里肯信。
二访隆中的时候,正下着大雪。刘备牵了白马,穿了斗篷,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往山上走。关张又欲劝阻,刘备沉脸不应,只是往前。“二弟三弟,访贤则需虔心。有些事不是做给旁人看的。”关张二人对视一眼,各自摇头,随着刘备去了。
奈何二探草庐,刘备又没看见诸葛亮的人影,这回连书童也不在了,只有一只白狐狸躺在榻上酣睡。擅入他人屋舍本是极无礼的举动,但这房门大开,狐狸又毛茸茸圆滚滚可爱得很,刘备便忍不住多行几步,蹲下来摸这狐狸的头。刚一伸手,一颗小脑袋便不自觉地在刘备手里蹭,双眼还闭着,大概仍在熟睡。草庐外是漫天风雪,草庐内是香炉暖火、一人一狐,恶劣的天气被隔在帘外,仿佛仙境结界。隐约看去,只觉不是山中陋室,而身处桂殿兰宫,嫦娥虽孤身寂寞,玉兔却温暖熨帖,算得上一分慰藉。
但破旧的草庐毕竟不是仙境。寒风送来陌生的气味,这人的手又温柔得令人发痒,那条大尾巴就殷勤地扫来扫去,想往那掌里撞。这边一撞,那侧一缩,刘备见小狐狸将醒,赶紧收了手往外退,解开缰绳往山下走了。诸葛亮正是在此时转醒的。甫一睁眼,只见一人颀长而孤独的背影渐渐模糊。他想,这就是上次留书的刘将军么?怎么趁我午睡又来了呢?还没想个清楚明白,又困得迷迷糊糊了,陷入深眠之前,还批评自己昨夜不该点着灯研究什么木工机械……
刘备面上挂着勉强的笑,对关张道,虽没见着大贤,但看见一只温顺又灵巧的白狐狸,极有灵性。有这样的家宠,料孔明先生定不是什么庸才。张飞又想讲风凉话,被关羽一个眼神堵了回去。三人一路默默无言。
风雪愈发大了。
正是颠沛流离之时,本不该饮酒。可天气实在太冷,刘备决定在此歇脚,温一两酒暖身子。三人把马拴在路旁的梅树上,进店点了酒菜。这酒有些辣劲,伴着隆中混杂的仙气妖气,不由人胡思乱想起来。刘备心叹,世上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再而衰,三而竭”的浑话,原本以为尽是小儿女情态,谁料自己找个军师也得一往二探三访四顾,不知自己和卧龙先生的缘分会不会三顾而衰呢。
饮了些酒,脑子里混乱的思绪把人的脚步也搅乱,刚走到梅树下,刘备就在雪里跌了一跤。关羽正要来扶,刘备摆摆手制止了。原来是跌的时候,有个盒子抵住了身体。刘备往雪里摸,竟摸到一个檀香匣子,打开是一幅卷轴,上画一位名士,世上小像多是形容易显,真色难描。可这一位不像真人仙风道骨,也不似菩萨宝相庄严,比清流多一分英武,比权贵多一丝俊逸,近赏严肃庄重,远观却狡黠灵动。不同角度看去,画中人仿佛都盯着刘备不转眼,再看再品,刘备竟看出几分狡黠和妩媚来。哪里是他顾盼我,分明是我瞧着他!
张飞见刘备看得痴了,便道,哥哥把这画儿带走回府细瞧吧,现在还急着赶路呢。刘备摇头,说这画可能是哪家书生遗失在此的,不可拿人什物。张飞也懒得跟刘备多说,抢过那画插在腰上,拍马径直走了。
03遇狐
是夜,刘备将它全幅展开,挂在书房,持一盏油灯凑近细看,觉得比不上刚刚在山中雪中那么俊秀神奇。想上月一探隆中时,遇到水镜先生,从他那里听说了许多奇闻异事。其中一件乃叫画求妻:画中人本瑶台神女,呆书生对着画哀哀呼唤百日,昼夜不歇,就能将此女从瑶台叫下来,在纸上应承。若再施以百家饭一口,就能从纸上走出,言笑晏晏,饮食如凡人无异。
可这幅画显然未完,只有人像没有题词,不知这作者姓甚名谁,怎么将画丢在梅树下;亦不知画中人字号,连叫画寻仙的线索都没有。
刘备想,连月来我对卧龙先生是朝思暮想,难得一见。在隆中寻得此画,正巧是我的机缘,管他什么名姓,我且先胡乱称几声孔明、孔明先生、诸葛高才,聊以自慰。于是,刘备就对着画低声痴唤起来。夜里做梦,又是拉着孔明先生的手,彼此大发豪情,畅论天地古今。
诸葛亮那厢却睡得不好。梦里有只手扯住他的耳朵叫着孔明孔明,声音温柔得紧,呼出的热气赶也赶不走,从颈子到尾椎骨,痒得很,引起一连串战栗。那呼唤好不容易止了,又变成了恼人的絮絮叨叨,一会儿什么汉室倾颓,一会儿什么欲申大义,诸葛亮统统不想听,伸出爪子想要捂住那张讨厌的嘴,给自己留点儿清净。可尾巴却恋恋不舍地往那人身上靠近,把自己和他紧紧缠在一起。
翌日起身,诸葛亮顶着两个黑眼圈看镜中的自己,对均儿道,我若是现在描容,怕是地府里的判官都不愿意来勾我的魂了。诸葛均的睫毛扑扇着,亮晶晶的眼睛瞧着哥哥道,哥哥自是贤才,怎不知不可以貌取人的道理。再者,哥哥化得这幅好模样,就算是到了阴司,阎王也要把丞相位子留给你坐呢。
谁料当晚,那声音不仅没减,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它牵着诸葛亮的手往外拉,诸葛亮挣脱不开,竟然魂魄一下子被扯出了身体,飘散在草庐中。
我不是要死了吧?诸葛亮苦笑,眼看着身体直愣愣躺在榻上,自己却怎么也钻不进去。索性转身出了屋子,跟着那声音走了。
夜风微凉,月光柔和。诸葛亮的魂灵随风而动,直达新野。正愁无处可以寄身,那声音就把他引到了画像旁。诸葛亮大惊,这画儿不是被元直拿去了吗,怎么又到了这府中?环顾四周,再无活物,书房里挂着行军地图,桌案上几份公文账册散着,并不避人,只有这轴儿有些灵气,诸葛亮便暂藏其中。不知是因为自己的笔墨,还是因为书房的熏香,诸葛亮躲在纸里甚是安心。
天色蒙蒙亮,刘备披着外衣进了书房,打算卜一卦三探隆中的吉凶。一看墙上,那画中人变成了一只白狐狸。莫非二弟三弟戏弄于我,换了一幅?刘备想着。走近却大惊,这狐狸怎么和孔明先生榻上那只爱宠一模一样?耳朵的轮廓,眼睛的形状,甚至那尾巴尖儿上隐隐一抹红色都分毫不差。
孔明?孔明先生?刘备轻唤。
诸葛亮揉了揉眼睛,闻声而醒。落在刘备眼里,就是纸上笔墨跃然成真的奇景。难道……水镜先生所言非虚?叫画寻仙不是什么志怪传奇,而是真有其事。
刘备赶紧出门,命小厮寻一碗百家饭,端回来好喂这狐狸。可这狐狸不吃,在纸上蹦蹦跳跳,朝着桌上的茶壶指去。刘备忙说,这茶隔了夜,不好,待我再去沏一壶。诸葛亮见这人通情达意,很是满足,趴在自己尾巴上等着喂茶。
灌了茶,诸葛亮突然有了力气,终于从纸中挣脱出来,魂灵也回到了身躯——只不过是狐狸的,他尚不敢在人前表演化形全程。见刘备手边是几片龟壳,回忆那一声一声情真意切的“孔明”,想是这人在占卜上卧龙岗的吉凶。呀,果然是来寻我的,诸葛亮有些自得。他走到刘备手边,把龟壳挤开,寻了个舒服的姿势趴好。
刘备会意,一只手垫着小狐狸的下巴,一只手顺着他的脊背抚摸下去。诸葛亮被伺候得舒舒服服,好一会儿才翻身,露出肚皮让刘备接着摸。肚子上的毛比背上的少一些、短一些,白色的绒毛下是嫩红的皮肤。刘备惊叹于这只狐狸对自己的信任,也更坚信这只灵狐和卧龙岗上的孔明先生有难以斩断的联系。
诸葛亮觉得这将军真是知情知趣,那股子傲娇气性散了些,抬手蘸了蘸砚台里的墨水,往龟壳上草草写了两字:今日。写毕,他使了巧劲儿,钻回纸里,又驱使自己的魂灵飞回隆中山里。这轴儿上,又只剩那庄严含笑的名士了。
刘备大喜,即刻备马,唤关张二人同行,三上卧龙岗。
书童道,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刘备道,既如此且休通报。他站在草庐门口,隔着竹帘看到一个背影。
过了半时,那人吟诗而起,整理衣冠,问书童可有俗客?刘备上前一步,只见孔明先生手中羽扇轻挥,鹤氅边缘缀一圈洁白的狐毛,与那画像九分形似七分神似,飘然若化外高人。
“先生,是神仙否?”
诸葛亮抚掌大笑,道,南阳野人,已知将军来意,毋须客套,料你我定是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