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迁新居】全站开放中
注册 / 登录
支持我们
浏览分区作品
原创 二创
登录
注册
Wid.6739139
《眼镜》——《夏天》番外【李达康X李维民】

作者 : 世人皆欲杀

分级 大众 同性(男)

警示 直系同辈

原型 人民的名义,破冰行动 李达康,李维民

标签 李达康 李维民 双李 人民的名义 破冰行动

状态 已完结

192 0 2020-10-10 15:12
导读
1、本文是《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和《破冰行动》中李维民这两个角色的水仙拉郎文。康民、民康均可,无特定
2、本文是另一篇兄弟拉郎文《夏天》的番外,推荐对照阅读。另外,还有同设定的另一篇番外《公事》(上)、《公事》(下),可以作为补充阅读
3、拉郎CP+真 · 骨科设定,自带OOC,如对此不适,建议点叉离开
对于后来才认识李达康、李维民兄弟的人来说,尽管他们的脸长得一模一样,但其实也不算太难分辨,至少,李维民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而李达康并没有,只要俩人不故意交换这个标志物,要想分出哥哥和弟弟,就是很容易的事。

不过认识他们超过二十年以上的人,感受却是迥然不同的。

虽然现在戴眼镜的是李维民,但事实上,李达康近视的程度要比李维民重得多!

且不说读书的时候刻苦认真,时常温书到半夜,周末又去泡图书馆那些,单说李达康毕业后就从事秘书工作,他这个人写文章从来不套用现成的模板,也不会拿那些假大空的大词堆砌,车轱辘话来回说,是必然要言之有物的!这让李达康在秘书处中很快脱颖而出,引起了赵立春的注意。

调来自己的秘书班子后,作为新任汉东省长的笔杆子,李达康对自己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尤其赵立春特别重视经济发展、GDP数据,因此,李达康不单恶补了一阵经济学知识,而且在文章中对理论的引用、数据的校对都非常认真,一度汉东省统计局的人看到李达康来了,就难免头大如斗,他们上交去的统计数据就算过了领导的法眼,却未必能禁得住李达康刨根究底式的追问……

大量的案头工作,让李达康的近视程度越来越严重,眼镜也渐渐在瓶子底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五年一个任期结束后,对李达康极为欣赏的赵立春认为秘书这个岗位实在太屈才,于是,推荐他去日本学习现代管理经验,并承诺回来后按对应级别安排一个县处级单位或行政区让他大展拳脚。李达康对此感激涕零,当然也踌躇满志,不过很快,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他这副“眼镜男”的造型,好像有点儿碍事了。

过往当秘书每天主要坐办公室倒也罢了,戴眼镜还显得更有墨水一些,可真要去县一级单位实地工作,太厚的眼镜就会带来各种不便。其实,八十年代初,国际上就已经推出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来治疗近视问题,后来也被引入了国内。但由于当时的技术还不太成熟,有不少人因为术后刺激症状较重而造成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激素性高眼压等问题,因此,国内开展这项治疗的医院并不太多。

而日本在这项近视治疗技术上浸淫时间较长,同时,日本又是精密医疗器械大国,所以,李达康犹豫了一段时间,还是决定趁着那次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去做了近视矫正手术。手术本身并不复杂,医生的技术也很可靠,第二天去医院复查时,医生给他摘除了眼罩,用抗生素眼液清洁眼部,然后检查裸眼视力,并在裂隙灯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了角膜瓣的愈合情况,告知李达康他的视力恢复得很好,已经达到了最佳矫正视力,不过,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是要注意用眼卫生,多休息。

自从那以后,李达康就彻底摆脱了眼镜的限制,回国后不久,他被任命为金山县县长,在这个汉东省有名的贫困县,他深入基层,率先垂范,和金山县老百姓一起集资修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虽然中间也发生了欲速则不达的“逼死人”事件,但最终,路还是修通了,他又主动跑销售,帮金山县的绿色无公害土特产找销路,几年下来,金山县果然成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金山县一役,李达康踏实肯干、不怕困难、说到做到的工作风格,得到了省委领导们的一致赞扬,这也就直接促成了之后李达康被指名参加1998年“汉东省副厅级干部赴美培训班”的因由。

在美国的半年培训期间,和李达康同居的是法学教授出身、一直在汉东政法口工作的高育良。作为一位大学教授,高育良当然也是戴眼镜的,而且度数不低,李达康好心地以自己为例子,劝说高育良干脆也趁着这次在美国学习的机会去做近视矫正手术。

“摘掉眼镜,不知道多自由!”李达康诚心诚意。

“谢谢达康同志这么关心啊”,高育良很真诚地笑着,不过却没有接受这番好意,“我是这么多年下来,戴眼镜戴习惯了,鼻梁上要是没有这点儿重量啊,还总觉着别扭……不过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至于李维民,虽然视力也不算太好,但他的近视程度可比李达康轻得多,具体到眼镜而言,基本属于可戴可不戴的范畴。可大约是李维民从小的习惯,凡事总要“向哥哥看齐”,所以,后来也配了一副眼镜戴上。

李达康做手术矫正了视力之后,李维民却没有跟进,这一度让当哥的稍微有些奇怪,有一次问起来,弟弟回答说,“其实我咨询过医生,可人家说我的近视程度不深,做手术矫正的意义不大,而且……”李维民说着用手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你不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装饰品吗?彰显品味的!”

李达康皱皱眉,对于他这种典型的实干派,潮流、审美之类的词汇,基本都可以归入异次元。

而在这方面,从大学时代起就在广州学习工作,并深受港台流行文化影响的李维民,就要比自己这个哥哥敏锐和新潮得多了!

兄弟二人读书期间,刚好是港台流行文化席卷大陆的开始。封闭、僵化、落后、搞阶级斗争搞了十多年的内陆,已经和世界潮流割裂了太久,因此,一旦开始接触这些充满活力和新鲜感的文化,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进而从单纯的消费者变成自发的传播者。李维民当然要比李达康更早地接触这些新潮文化,而他这个哥哥就是弟弟各种安利行为的最好对象。

比如港台流行音乐,什么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啊、台湾校园民谣啊、许冠杰啊、甄妮罗文啊、谭咏麟、张国荣的“谭张争霸”啊,李达康都是从弟弟口中听说的,当然,大部分时候,还会附带一盘他自己翻录的磁带,都是李维民最心水的歌曲,虽然在反复翻录过程中,声音质量已经无法保证了。

那段儿时间,也刚好是李维民学习粤语的高峰期,而通过歌曲学语言,从来都是事半功倍的,因此,李维民就时常自觉不自觉地哼唱起粤语歌来,李达康尽管连弟弟带回来的磁带都没完整地听完过,但却始终认为李维民唱歌的水平相当不错!

李维民向哥哥安利港台歌曲虽然不太成功,可另一件事却很成功——把李达康拖进了“武侠小说”的世界!

李维民占着毗邻港澳的优势,很早就能看到TVB黄金八十年代的那批改编自金庸、古龙小说的武侠片,江湖世界中的刀光剑影、爱恨情仇,加上澎湃的想象力,对于大学时代的男生而言,根本是无法抗拒的。再加之那会儿地摊上盗版书横行,李维民也就未能免俗地成了金庸、古龙的粉丝。

好东西么,当然要分享,所以,李达康就被李维民塞了不少小说,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李达康近视的度数。

不过,盗版书的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纸质、印刷清晰度也就不强求了,但很多同音错别字,甚至段落错排、语序颠倒,这让日后从事了五年秘书工作的李达康完全不能忍!他甚至会在书页上直接修改错别字,因为错漏而导致实在看得一头雾水的地方,还会打上问号,就像看资料、准备论文那样严谨!

“哥,你较这劲干嘛?改不完的。”

“那就这么放任自流了?你这也太糊弄事儿了……”李达康颇有些不满,“世界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

李维民哭笑不得,“行行行,我说不过你,等以后我有钱了,给你买一套正版的啊!”

很多年后,有一次李达康忽然问道,“你大学读书时带回来那些盗版书、翻录带,严格来说,算不算走私啊?”

这个问题出乎李维民的意料,他想了想才说,“可能不算吧……‘走私’是指违反海关法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限制进出境或依法应当缴纳关税和其他进口环节代征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行为。”虽然已经很多年不在缉私局工作了,但李维民依然可以准确地给出“走私罪”的定义,“如果是书籍走私,那进来的应该是正版书才对,当年那些盗版书,绝大部分恐怕都是自行翻印或重排的。当然,也有些可能是在港台就已经被盗印过了,那种直接运来内地的,就肯定是走私行为。”

“过去这么多年了,对法条定义还能记这么清楚,够厉害的!”李达康由衷地赞叹了一句。

又有一次,李维民看了篇八十年代TVB武侠剧的怀旧贴,不禁感慨道,“哥,你说这武侠小说里,为什么就没有两个人武功都特别高的孪生兄弟呢?结拜兄弟倒是很多……”

李达康刚想表示认同,又忽然想到了什么,说“不是啊!花无缺和小鱼儿不就是孪生兄弟?”

李维民一愣,“哦,对啊,还真是……”他自嘲地笑笑,“我怎么没想起他们俩来!”

正说着,李维民眼珠一转,看着李达康说,“不过,哥啊,你可不像花无缺,”李维民正色道,“你‘缺点’太多了!”

这又是哪儿跟哪儿啊!李达康一下子怔住了,然后白了一眼李维民,无奈地摇摇头,“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你那脑瓜子连小鱼儿一半都不如。”

新千年之后,金庸突然要把成型已久的“新版”小说再度修订,这次不同于报纸连载版正式集结出版时的那次大规模修订,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尤其是对主要人物结局的改动,更是让很多“新版”的武侠迷不能接受。

提起这件事来,李达康和李维民也颇有不满之情。

“最受不了的就是《天龙八部》修改的那个结尾!”李维民愤愤地说,“啰啰嗦嗦的不说,王语嫣还要分一半阿碧的结局,阿碧那么痴情又聪慧的姑娘……结局本来隽永,一改甚是嚼蜡。”

“我倒是觉得《倚天屠龙记》的结尾更让人无语”,李达康同样摇着头慨叹,“朱元璋逼宫的情节固然改得好,可本来‘一枝笔掉在桌上’已经足够人浮想联翩,后续却非要狗尾续貂……”

“一直说买一套收藏也没买,这次倒是觉得该买了!”李维民看到李达康也如此生气,自己反倒不气了,“当年说过要送你一套正版的,我记着呢!”

“又不差你这一套书的钱。”李达康也笑了。

话虽这么说,可转头一忙起工作来,李维民还是把下单买书的事儿给忘掉了。直到2018年10月30日,噩耗突然传来——金庸先生驾鹤西去了……

消息传来,文化圈震动,新闻媒体莫不专版、专刊悼念金大侠,李达康和李维民作为曾经的武侠迷,自然也哀痛唏嘘。于是,买一套《金庸武侠全集》的事再次提到日程上,只可惜,一瞬间,各个网站的原有库存都被秒光,已经不是想不想买,而是根本买不到了……

当然,有钱赚,自然是要赚的,这是商业逻辑的必然,所以,拥有金庸小说版权的出版社加班加点赶印,朗声旧版、新修版、三联版很快就再次推出,不一而足,价格自然也颇为可观。

一个多月后,刚好是李达康的生日,当然,也是李维民的。

那天,李达康收到了一个重量极为夸张的包裹,他一个人都提不动,是让司机和小金一起帮忙才抬进家门的。李达康不知道自己弟弟搞的什么玄虚,拆开包裹才发现,是一整套朗声旧版《金庸武侠全集》。

李达康没忍住,随手抽出来一本正翻着,还没看两页,李维民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哥,生日快乐!”

“你也是,生日快乐!”

“生日礼物收到了?”

“老腰都差点儿被扽断了!”

“那我的呢?”

李达康没话了,他一贯记不住自己的生日,自然也就记不住弟弟的,所以,差不多每次都要被对方抱怨他对自己不上心——“唉,算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习惯了……”

李维民怏怏不乐地挂了电话后,李达康打开手机上的快递软件,看了下物流信息,明明写着在派送中了,可这天都黑了,怎么还没送到?确实,他不止一次两次地忘记过他们二人的生日,但今年他可真的没忘!掐准了点儿发的快递,而且还挑了口碑最好的快递公司,选了价格更高保证派送时间的服务,可为什么还是没能按时送到呢?

正疑惑着该不该给客服打电话催单,手机就又响了,看到来电提示上那个最熟悉的名字,李达康笑起来,看来快递还是靠谱的。

“谢谢啊,哥!”听筒里是李维民惊喜异常的声音。刚刚快递打电话的时候,他就已经很开心了,等拿回家拆开了快递,简直就开心得无法形容了——

里面是一个比一般尺寸厚了将近一倍的眼镜盒,内部有隔断分开上下两层,显然是定制的,可以同时放下两副眼镜!

李达康想起来定做这样一个非标准尺寸的眼镜盒,确实有点儿渊源。一般戴眼镜的人,除了墨镜之外,多半都是戴一副固定的近视镜,镜架和镜片当然也会换,不过大多是因为坏掉了才如此。可李维民日常会交替着轮流戴两副不同的眼镜,一副黑色边框,一副白色边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少见的情况,是因为李维民配眼镜时遇上了选择困难症,反复纠结之下只好问李达康,“哥,你觉得我戴黑框的眼镜好看,还是白框的好看?”

说着,便把两副眼镜交替戴上,让李达康帮忙出主意,毕竟,他这个哥行事素来果决,甚至有点儿独断专行,找他拍板下定论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李达康并不觉得这两副眼镜戴在李维民的脸上有什么太大区别,当然,他随便说一个就行,审美这种事,本来也没有标准答案。可一贯干脆利索、说一不二的李达康却极罕见地给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都挺好看的啊!真的,都很好。”

而这个“说了等于没说”的建议导致的结果就是,李维民是那种很少见的隔三差五就要换眼镜戴的人。

戴两副眼镜,当然就得装两个眼镜盒,不然,一旦摘下来,就得有一个放在外面。李维民虽然有时候也觉得怪麻烦的,可这个习惯还是一直保持了下来,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也就不觉得太占地方了。可他没想到,李达康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来都这么“直接”而有效——

谁说一个眼镜盒里就不能同时放两副眼镜呢?

世间的事,左不过是,事在人为。

Fin
收藏
文澜德Wland2.4.0 beta

Powered by kumame

hellowland.lofter.com

我们需要你的支持!
帮助中心
服务条款
公告栏
创作辅助工具
浏览器推荐
Keep Writing,Keep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