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d.6535975
-
1. 出生
1.
戊午年五月廿八,一个平常的日子,林小庄出生于姑苏城外一个普通的佃农家庭,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虽然不是长子,却是全家人最珍爱的孩子,这不仅仅是因为接生婆说,接生了三十多年,头一回见到这么标致的孩子;也不仅仅因为他性情好,很少哭闹,一逗就笑;而且怀胎十月,徐秀兰几乎没有妊娠不适,生产时也顺利得出奇,不到一刻便生下来了。按民间的说法,这样的孩子是来报恩的,知道心疼妈妈,将来会很孝顺。
虽然家里穷,全家除了林小田刚入私塾开蒙,其他人都不识字,但林健安和徐秀兰都是忠厚善良之人,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林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很是和睦。
林小庄路还走不稳的时候就会跌跌撞撞地跟在大人或者哥哥身后在田里捡黄豆,捡稻穗,在路上捡煤渣。
徐秀兰在夏天生炉子的时候,他会拿着蒲扇在旁边给妈妈扇风。徐秀兰惊喜地一边给他擦汗,一边让他不用扇,他却咧着嘴傻笑,扇得更用力,还不时地鼓起腮帮子给自己使劲。
虽然全家人都会尽量把好吃的省给林小庄,但是当林健安分半碗饭给快要饿昏的讨饭人时,他也会一边舔着嘴唇,一边学着妈妈和哥哥的样子,把自己的饭拨一些给爸爸。
每天晚上,不是听妈妈哼儿歌、讲故事,就是听哥哥讲在私塾里的事和学到的东西。妈妈讲的故事很好听,哥哥说的那些,林小庄听不懂,只觉得哥哥很厉害,自己也想快点长大去读书。
林小庄四岁多的时候,便缠着林小田也想学写字,很快就学会了沾着水在桌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对吗?”林小庄抬头看着林小田,见哥哥点头表示认可,心中欢喜,“哥哥的名字怎么写?”
林小田一笔一画地写给弟弟看,这回林小庄只看了一遍就学会了。林小田还没来得及开口夸奖他学得快,他已经困惑地抬起了头:“为什么田是这样的,庄不是这样的?”说着,在桌上画了一个细细的“冂”。
林小田不知道林小庄什么意思,一脸不解地看着弟弟:“庄为什么要是这样的?”
“田就是这样一块一块的呀,可是拴牲口的桩子不是这样的长长一根吗?”
“你的庄不是木桩的桩,是庄稼的庄。”
“木桩和庄稼都是庄啊,为什么不一样呢?这个字,也不像庄稼呀?”林小庄转着小脑袋左右端详,怎么也看不出这个“庄”字有哪点长得像庄稼。
林小田挠挠头:“就是这个庄,先生就是这样教的。”
徐秀兰听到兄弟俩的对话,停下手里的针线活儿望过来,见桌上的水印已经快干了:“小庄乖囡,再写一遍给哥哥看看写得对不对。”
林小庄听话地又写了一遍,徐秀兰见大儿子没有异议,自己也仔细地看了看:“小田,明天问问先生吧。我瞅着,也不怎么像啊。”
“妈!这两个字就这么写,不会错的。”林小田有点委屈,写字又不是画画,哪儿能看像不像啊?
“小田上了几年学了,不会连几个字都写错的。他说没错就没错。”林健安顿了顿,看了林小田一眼,“问问先生,为啥有的字像,有的字不像,这到底有啥讲究?先生,先生也不会怪罪,吧?”
次日,一直挨到下课,林小田才低着头蹭到先生身边,硬着头皮提出弟弟的问题。
先生眼前一亮,没想到这个平时憨厚有余,聪明不足的孩子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足见私下里对学问是上心的:“看不出啊,林小田。来,坐下,听我慢慢给你讲。《说文》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这六书就是六种造字的方法。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林小田见先生非但没生气,还很高兴,也松了一口气,睁大眼睛看着先生,努力试图理解并记住先生的话。
“听懂了吗?”
林小田茫然地摇摇头。
“哪里没明白?不用怕,这不是考校功课。哪里没明白,先生再给你讲讲。”
见林小田还是满眼茫然,看上去既没听懂,也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先生有些不快:
“象形也没有听懂吗?”
“象形,象形……”林小田完全没听懂,但不敢承认。
“田就是象形啊,这不就是你问的问题吗?”
“是帮弟弟问的,……”
“你弟弟?是个聪明孩子啊,他怎么不来上学?”先生有些困惑,记得林小田的弟弟还小得很,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难道他还有别的弟弟?
“他还小,才四岁。”
“四岁?如此早慧!回家和你父母说,你这个弟弟不得了啊,让他……”先生想说让这个孩子来上学,可是看到林小田身上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他及时改了口,“让他们好好教他,莫要溺爱,等他将来长大念书了,想知道什么道理都可以找到答案。”
林小田带回了先生的夸赞,林小庄高兴地问父母:“我什么时候能去学堂念书?”
送林小田进私塾已经捉襟见肘了,再让林小庄也去读书,这个贫穷的家庭实在负担不起。虽然林小庄明显更聪明,但总不能为了幼子让长子辍学,林健安沉声道:“你还小,再过几年吧。”
“还要过几年啊?好久啊。”林小庄有些失望,眼珠一转,“那哥哥教我吧?”
“好,哥教你!”林小田满口答应。
从此林小田就在家里给弟弟当起了小先生。可是林小庄学得太快了,还总是能提出各种问题,才一年林小田就招架不住了。
“爸,我不想念书了。” 村里大部分同龄的孩子都在家里帮着干活,半大小子已经能顶很多事了。林小田花了学费去读书,但是学得并不好,他早就觉得对不起父母了。但是面对父母的殷殷期望,他也不敢提出辍学。现在他已经教不了林小庄了,终于鼓足勇气向父亲提出要退学。
“为啥?又被先生骂了?读书嘛,被先生骂几句打几下算什么?”
“我不是这块料,学了几年,能认些字,就行了。小庄聪明,又爱读书,让他去吧,说不定咱家真能出个学问人。”
于是五岁的林小庄成了私塾里最小的学生。